南京日报报道我校为逐梦苍穹持续发力

发布部门: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4-04-30浏览次数:51

近日,南京日报报道我校为逐梦苍穹持续发力,全文如下: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这一幕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记者了解到,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至今,航天史上的众多高光时刻,“南京高校力量”都在持续发力。

  助力“长征”发射、守护“神舟”飞天、保障“天宫”巡天……记者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了解到,在神舟系列飞船发射任务中,采用了很多南航高精尖的科研成果。

  南航科研团队参与研制“水下机械臂及其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逼真地模拟了空间站出舱活动的机械臂转运以及定点作业支持工况,是出舱活动任务工程实验验证和航天员训练的重要保障;南航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降落伞气动减速技术研究,为神舟飞船降落伞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为神舟飞船大型降落伞优化试验评估方法提供了重要指导。

  在神舟飞天中,南航科研团队承担了一系列课题。南航科研团队承担了《新一代载人火箭贮箱焊接变形控制研究》相关课题,突破航天铝合金大尺寸复杂结构焊接过程形性精准调控技术,助力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研制。

  为了减少航天器对接过程中会产生的震动和撞击,南航科研团队研发了一套电磁阻尼器高低温测试系统,测试空间环境下电磁阻尼器的阻尼特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测试系统目前已经应用到多个神舟系列飞船任务中。

  同样是“国防七子”的南京理工大学,在助力“航天”事业中也迸发出强大动能。2015年南理工自主研制的首颗微纳卫星“南理工一号”立方星成功发射;2018年南理工参与设计、研制的“淮安号”恩来星发射升空;2021年南理工自主研制的“田园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该校科研团队还颠覆传统,让卫星越来越轻。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刘婷婷教授介绍,新一代微纳卫星极限追求小型化、高功能密度,他们创新提出结构—电路整体增材制造新方法,将微纳卫星的导电线路内生共成形于结构体内部、功能载荷随形嵌入,如此可以实现微纳卫星体积减小,功能提升。

“南京号”啥时候“飞”?这颗由南京高职院校研制的网红卫星也引发公众关注。记者从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获悉,全国首颗由高职院校师生牵头研制的科普卫星,也是首颗以“南京”命名的卫星——由南机电牵头研制“南京号”八一08星自1月17日搭载天舟七号升空后,目前正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在轨稳定运行,等待释放。

报道链接:南京日报数字报-逐梦苍穹,南京高校持续发力 (njdaily.cn)

编辑:金慧敏

审核:张 玥 

终审:张 玥 金慧敏

关闭